当前位置:首页>影视动态 > 正文内容

漫谈《超人》| sorry,我要的是“史诗”,而不是“过家家”

首先声明一下,我不是“扎斯林”,我并不是想通过踩 詹姆斯古恩 来表明 扎克施耐德 有多厉害,但是我认为 詹姆斯古恩 是真的不适合重启DC宇宙


以下我从各方面讲述一下,詹姆斯古恩的超人究竟在败在扎克施耐德的哪里,同时说说它在哪些方面可以超越《钢铁之躯》。

1.影片超人的形象

詹姆斯古恩的超人最大问题在于人物扁平化:

他用喜剧和群戏的糖衣,包裹并消解了超人固有的悲剧内核。他似乎害怕观众的“不适感”,于是将一切深刻的冲突——身份认同、孤独感、弑亲之痛、责任的重压——都替换为安全、轻巧的笑料和温情。 古恩抽走了超人所有的内心挣扎,只留下一个永远微笑、永远乐观、永远正确的“阳光大男孩”。观众看不到他的迷茫、痛苦与牺牲,他不再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。当一个角色没有内在冲突,他就失去了进化能力情感深度,变得可预测且乏味

最终,他给了我们一个看似“完美”的超人:乐观、开朗、亲切。但一个没有阴影的光源是虚假的,一个没有痛苦和挣扎英雄是空洞的。这个被铲平了所有矛盾、打磨得光滑无比的超人,最终成了一个失去灵魂的、漂亮的卡通贴纸无法承载任何超越银幕的深刻思考。这正是角色扁平化带来的最大恶果:

他让神话变成了童话,让英雄变成了网红

扎克·施奈德版的超人更加立体和更具神性,绝非空穴来风。施奈德采取了一种与绝大多数超级英雄电影背道而驰的创作哲学:他并非在讲述一个“人”如何成为“神”的故事,而是在探讨一个“神”如何尝试成为“人”的悲剧性挣扎。

很多人说施耐德电影里的超人,眼神中总是带着一种深沉的忧郁和孤独,太过于“黑暗风”。而我则认为恰恰是这种“黑暗风”把超人形象立体化。亨超的忧郁孤独是因为救世主的使命力量的重压。 可以说他的力量不是礼物,而是诅咒。每一次使用能力都可能造成毁灭性后果(如与佐德的战斗摧毁了大半座城市)。这种力量让他与普通人产生隔阂,使他孤独。他的氪星血统赋予他天生的、无法推卸的救世责任。这是一种近乎神性的、非自愿的“天命”,而非出于个人英雄主义的主动选择。再者是自己的特殊身份,他是两个世界的孤儿。氪星已亡,而地球永远无法是他的故乡。他是最后的氪星人,这种孤独是刻在基因里的。迈克尔·珊农饰演的佐德将军的存在,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冲突——佐德代表了他无法回避的血脉根源和另一种忠诚的可能。他要面对的是一种艰难的选择,一方面是自己种族的延续,一方面是人类的存活,无论怎么选,他都算是“叛徒”,这也就印证为什么超人总是忧郁孤独。 “神”,“人”,“异乡者”这三种身份从未和谐共存,而是在他体内持续不断地撕裂与碰撞。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牺牲,这使得他的角色充满了艰难的抉择和深刻的悲剧色彩,而非简单的“好人做好事”。

正是因为扎克施耐德对于“神”和“人”的剖析从而缔造了这一位更加有血有肉的超人

2.人物造型和服装设计(这个是我最想吐槽的点)

新超人的制服是真的一言难尽,超高饱和度显得战衣具有一股浓烈的塑料味,每一次怪兽喷火时,在屏幕前的我都能感受到一股烧焦的塑料味。而且这种高饱和度的战衣显得超人非常的“儿童化”,再加上他的性格,总是感觉他就是个具有超能力的中二“小孩头”。完全谈不上喜欢和羡慕。

反观《钢铁之躯》的战衣,以深色为主,显得更加庄重、肃穆。再者就是战衣的材质,虽然用的是什么我不知道,但是一眼看上去就好像赋予了战衣一种历史感、神秘感和非凡的坚韧度;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是服装设计的线条美,亨超的服装看起来比较紧身,而且具备肌肉线条的美感,有一种希腊神像的美感。

然而新超人的制服看上去比较松垮,显得整个人非常的臃肿,缺乏一种力量感。

抛开超人不谈,其他角色也是丑到要爆了

绿灯侠的锅盖头

还有一个没有什么技能只能把手变成“风车”的女反派

小插曲虽然卓越先生的造型不算丑,但是真的像邓超

然后再看看《钢铁之躯》的造型

超人父亲

佐德将军及军团

佐德将军

在对比之下其实不难看出,扎克施耐德的角色服装纹理更加复杂明显,而且服装的纹理雕刻更具层次感,带有一种地位象征的权贵。佐德将军及其部下所穿戴的骨骼式战甲,可以凸显其力量和野性。

3. 视觉与美学

古恩的视觉体验并不差,但是相比于扎克施耐德,他的镜头缺乏了张力,没有体现出超人的那种神圣感。

4. 动作设计和听觉

施奈德的动作设计建立在毁灭的痛感上——超人扭断佐德 脖颈时的骨裂声、氪星战士撞穿摩天楼激起的玻璃爆破声, 甚至打斗戏中每一拳的冲击声都能让观众肌肉紧绷,有一种拳拳到肉的爽感。令人更加震撼的应该是每次超人飞行时的音爆声!

古恩的动作设计则主要服务于喜剧效果,超人救松鼠,绿灯侠给怪兽带手套等等

这种超能力的喜剧化卡通化,会让超能力变得廉价,当各种超能力降级为魔术把戏来增加影片趣味性的话,那么影片的基调就会偏向于儿童片,英雄角色就会变得滑稽,这就和我所说神圣感,史诗感背道而行了。

5.配乐与声效

《钢铁之躯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配乐,没错,参与配乐工作的就是他——汉斯·季默 ,也许你不知道他的名字,但是一定听过他的配乐。

《星际穿越》中 《Cornfield Chase》(玉米地追逐)

《星际穿越》中《No Time for Caution》(谨慎已无时间)

《加勒比海盗》中的《He's a Pirate》

《盗梦空间》中的《Time》

《黑暗骑士》中《Why So Serious?》(小丑主题)

《黑暗骑士》中《Like A Dog Chasing Cars》(蝙蝠侠主题)

《钢铁之躯》

根据网上的收集资料总结而言,汉斯·季默为《钢铁之躯》锻造的配乐是金属与血肉的碰撞艺术——氪星主题用合成器模拟冰川移动的压迫感,超人起飞时撕裂云层的锐响,至今仍是超英电影配乐巅峰。反观詹姆斯古恩版,配乐存在感薄弱散场即忘,仅靠《银河护卫队》式怀旧金曲拼贴撑场。

声效设计的溃败:施耐德版氪星飞船启动时有机机械的蠕动声、氪石环境的空间失真音效,构建出外星科技的神秘与威慑;新版孤独堡垒机器人竟发出Siri般的电子音讲冷笑话(“他在看我诶!”)。当超人拳头砸向反派的音效像极了塑料袋破裂,我们听见了DC电影的碎裂声。


最后面客观地来说一下对于詹姆斯古恩版的《超人》

原本我的标题定为 “詹姆斯古恩,我要的是 史诗 而不是 屎 !”,但是我后面仔细想了想其实新《超人》也没有至于到用“屎”那样形容难看,剧情各方面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。我只是不喜欢古恩为了制造欢乐,把DC搞成一个穿着各种滑稽衣服的“过家家”影片。我之所以喜欢扎克施耐德的DC,因为他的人物更具哲学性,可以经得起剖析研究,并且他的剧情更加贴近于我们的想法,考虑更多现实的因素。再者我更喜欢扎克施耐德的镜头, 每一帧都如油画般精心构图,慢镜头赋予动作神性仪式感,广角与特写碰撞出极致张力,将超级英雄升华成了现代神话。


致华纳电影公司:

华纳,你这狗东西,还我扎克施耐德!!!!!还我DC!!!!

希望你能早日破产

2025年8月22日

Frime-Lonnie

上一篇:想给个四星,但又不想给了

下一篇:500年没上网的老祖宗和摆烂咸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