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影视动态 > 正文内容

循环地狱与被湮灭的反抗史

两部结合来看,显然,前传中惨烈的斗争和失败的探索,对第一部的主角们来说是完全未知的历史。

前传中的角色们用尽鲜血和生命才领悟到的道理——如“自发团结的局限性”、“规则执行者如何必然腐化”等等等等,通通没有被传承下来。

在第一部中,格伦几乎是从零开始,通过自身的观察和痛苦重新“发现”了这些道理。

就像每个时代的“新人”,他怀揣着简单的理想主义,以为自己发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,但实际上他只是在重复一个早已被无数前人实践并失败过的循环。

也就是说——其实这所监狱中的每一代人都在重复进行着前人已经失败过的探索。

其根源在于,幕后管理者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囚犯们团结起来。每月随机更换楼层的设计,以及底层生存的极端困难,使得幸存者之间难以形成稳定、长期的交流联盟。任何试图向下传递信息的举动要么被下降的平台物理隔断,要么被下层居民绝望的生存需求所摧毁——当饥饿到极限,一张写满经验的纸,可能远不如一口能吃的纸更有价值。生存的本能扼杀了知识的传承。

正因为信息无法传承,这座监狱里便没有“历史”,只有“当下”和关于上层的模糊传说。

于是前人的斗争,如同人类历史上许多被湮没的起义或改革,其经验和教训被系统有意或无意地抹除了。这,正是整个系统设计中最阴险、最残酷的地方。

没有了历史的警示,暴力便成为最直接、最高效的沟通语言。第一部中上层人对下层人的掠夺和杀戮,与第二部中受膏者对违规者的残酷镇压,在本质上并无不同。暴力循环是系统内唯一传承下来的东西,因为它不需要复杂的知识,只需要本能和武力。

而那个被送上去的孩子,结局之所以如此开放而朦胧,正是因为她象征着一丝微弱的、打破循环的可能性。但即便这个信息真的到达了顶层,管理者会因此改变系统吗?还是只会将其视为又一次失败的、值得记录的数据点?

答案恐怕是悲观的,因为这个系统之所以强大,并不在于它有多坚固,而在于它成功地让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历史中的孤岛,永远从零开始,永远重复同样的悲剧。

它最杰出的设计,并非那333层的物理结构,而是那台无声运转的历史粉碎机。它让每一次挣扎都沦为档案室里无人翻阅的数据,让每一次牺牲都变成无人铭记的尘埃。女艺术家的鲜血、格伦的布丁,以及那个象征着渺茫希望的孩子,最终都未能成为打破轮回的信息,而是化为了滋养这个系统本身、证明其牢不可破的养料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从来没有人真正逃出过饥饿站台,因为反抗本身,也只不过是这个永恒实验里一个早已被设定好的、周而复始的变量。

上一篇:《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城篇第一章:猗窩座再襲》:長夜難明的開戰序幕,迷途知返的自我解脫

下一篇:别买水军了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