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8-22 23:24:35
长春厂拍的片很多都可以当成家教片来看。 我以前一直觉得木兰父母无情,女儿要上战场就真让她去得?舍了女儿为了保老头保儿子?看完这个版本我可以理解所有人。可以说,“木兰从军”是这个家庭共同做出的决定,符合功利主义的决策逻辑:派出家里最能打的那个上战场,这样能活着回来的几率更高,杀敌退兵的效率更高。这一整体性的功利主义观念非常现代,与封建家庭的父母子女夫妻尊卑等级观截然不同,可谓新派。 花夫:退伍老兵对儿女进行忠君爱国的钢铁教育,所以女儿也会舞刀弄枪,熟知兵阵,也为“花将军”的养成奠基。他对君主绝对忠诚,教育出来的子女也忠心无二。他这种平等教育也足以说明男女在智力与体力(如果从小接受同等训练)的潜力本无差。 花母:没怎么受过教育的慈母,爱女爱夫基本一视同仁。会苦苦拦着女儿不让她去,也会为心疼老伴年迈多病。 花大姐:传统纺织妇女形象,有点浪漫主义,传统话本青衣那派。实际在农耕家庭中应该是操心受累最多的人。父母年迈,长姐如母。 花小弟:戏份不多,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。花木兰说要代父从军的时候,所有人都觉得不可,只有弟弟说好啊姐姐你去。有人评论到“好弟弟”哈哈,我反而觉得这是孩童的天真。他可能觉得姐姐真的与男人没什么分别,别家年富力强的哥哥可以代父从军,他那武艺高强的姐姐照样可以。他说姐姐你回来我为你杀猪宰羊,我想他是真的相信姐姐能回来,他信任姐姐的能力。 花木兰:传统又新派的妇女。传统是指她的忠孝双德,以及渴望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,退伍了不想升官发财(木兰不用尚书郎),而是回家织布奉养父母。新派是指她的平等意识,著名选段“刘大哥讲话理太偏,谁说女子享清闲”。但她的底色还是传统的忠孝,甚至有点痴愚的程度,在上面又诞生出勇毅。据说是抗美援朝前夕在东北拍的征兵宣传片,效果嘎嘎好。 总的来说,改编的剧作水平极高,演员的形象和演绎也十分贴合。可惜好剧无人看,画质也有点残了,期待修复版,期待当代的美好家庭片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认知决定眼界,决定成就
下一篇:中式惊悚外壳下,熬煮的是人心百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