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9-28 23:47:31
文电影就是做足了功夫,再把它们都藏起来,若影若现,即使是看起来貌似最直接明了的《鬼子来了》

第一次看被震到了,肉眼可见的好,确实是杰作。但是算不上喜欢。主要就是不理解为什么他要无端讽刺“八路”,而且还要讽刺挂甲台村民的愚昧。 看了“食影双修”清晰明了、史料详尽的解说才明白,愚昧无知的是我,是我自己站在上帝视角,带着道德洁癖,用现在的标准去要求当时的人了 最首要的就是,这个“我”根本不是“八路”,那只我自以为了解的驳壳枪,也没那么简单,他更可能是土匪,或者说是地方的抗日武装,而且电影还交代了他的后事。 甚至直接交代了“根据地”的五队长,不知道俘虏的事。事儿就坏在,他们以对根据地村民的理解,觉得在炮楼下面藏鬼子太危险,让挂甲台的村民自己快点“处理了”,可是不知道他们干不来啊 然后就是“愚善”的问题。 他们真的“愚”吗?简直各个都身怀绝技,有组织纪律性。能把一个人的事变成全村的事,能审能问,能站岗放哨,出村打探情报,还有所谓的“契约精神”,签字画押。最重要的是善良


他们也不“怯懦”,该出手的时候是毫不犹豫的,可问题就出在了这个“该出手”上。

片子表现了很多不同的地区,海军占的挂甲台、陆军占的县城、解放区有组织的村庄。对于挂甲台的村民,他们只知道鬼子不是好东西,坏到什么程度是没见过的。况且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河边,在海军管控下“相安无事”生活了12年,杀人糟蹋女人只觉得是个别坏人干的,审问还在反复确认。在他们的认知条件下,能把事办这样已经是顶级操作了。 下不了手,也是受翻译的蒙,觉得花屋是个做饭的,没有血债不该杀。他们唯一的“错”,就是信息闭塞,不知道鬼子已经坏到没有人性,没认清他们的嘴脸,对他们没有戒心,以己度人用人的伦理揣度、约束他们。知小节而无大义,表面做再好,里面已经烂透了


而鬼子自己标榜的那套“契约”“工匠”精神,就是块可笑的遮羞布,在利益受损,或者只是单纯心情不爽的时候,仅仅把这些东西当成实施恶行的工具而已。都已经知道“终战诏书”的存在了,还为泄愤屠了一村人,能算得上是人吗?这谁能料到呢?就像《照相馆》里的情节,他可以照约定给你通行证,而不顾你想活命的本质,把通行证打上标当成杀人的记号

听完解说,真觉得这电影是面镜子。他已经清楚的埋了信息,但是我用粗浅的认知,自以为是的把它们忽略,反倒妄图批判起它

特别搞的是,还有部伪纪录片,姜文是真的会玩。当时为了鼓吹“中日邦交”放弃了底线,忽视了就在眼前的问题。讥讽的力度不比正片差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下一篇:本作与原著的差异 第三季
上班下班的一点点心得学习
父权与语言的之后是什么?
普遍性的吸血鬼
从第一人称出发能看见种族吗?
白发如雪,情根深种:新加坡版《塞外奇侠》的永恒武侠记忆
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本该做什么都能成功的
《行尸走肉:达里尔·迪克森》S3E7:远离家乡
躁动与青春
霓虹下的生存与救赎
原来你也是爱情小丑
《命悬一生》:原生家庭伤害的救赎,2个邻村女孩因为1点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
一部后劲很足的三人行电影——《福冈》
不要被冬天困住
命悬一生让人绝望地哭,心如刀绞地哭,窒息地哭……
女性是一种处境
破的是心灵中的地狱
杰出公民|诺奖获得者的获奖感言都说些啥
李炳渊还算真诚和努力,但也只剩真诚和努力了
没有真实 谈何山河
电子影像与游戏体验的媒介互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