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8-25 11:47:20
半年之前写了一篇《蛟龙行动》的影评“一笔烂账”,表达了我对电影的不满,电影在春节档大扑街也是对本身质量——哪怕是只放在主旋律战争片的框架下——的回应。半年过去,于总似乎还不死心,以为大家都忘了年初的抽象盛宴,就重新修修补补,又把这盘剩菜端了上来。我也是在第二时间冲进电影院去品鉴,成片结果和我的预期丝毫不差:有点改变,但仅限于有点。 原版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,凭印象来说删改还是很大的,有一些镜头之前印象中没有。被广大网友群嘲、也是传播度最广的那段“抚慰机魂”被删了,一些文戏得到了精简甚至是删除(比如说开头孟创和徐宏在陆地上的对话)。但电影的“特别版”终究还是顶着“蛟龙行动”的名号,并没有对原版进行伤筋动骨的改动,因此那些令我印象深刻、走出电影院就在地铁里吐槽的槽点,更多得到了保留。 比如,导演还是舍不得删那个屁用没有的登艇长镜头;还是舍不得删结尾黑色幽默的那一刀;还是舍不得删那些“青年大学习”时刻;还是舍不得把七年前吞进肚子里的那颗糖留在肚子里,这一版还是没忍住拿出来反刍几遍。在这个所谓的“特别版”里,文戏不仅还是一股网大感,而且也没改掉随便越轴的毛病。虽然删减了一些文戏,但还是保留了电影先演一半再“上菜”的处理。人物塑造仍然是面目模糊,还是脸都没认全就出任务了,观众无从得知徐宏和钉子之间的矛盾有什么前因后果,也无从得知韩骁口中的“公平”在电影的后续情节中体现为何物(难道就是你给了队长一刀吗?)。曹弘浪还是那样“天才兵王”的塑造,刻板行为是真难改。 说到动作戏,半年了也是没有太多长进。紧迫感来自于蒙太奇,把潜艇险情和小队战况交叉剪辑,但无论哪一个单独拉出来都非常鸡肋。潜艇方面,紧张感仅来自于角色口述距离,PPT感没有完全扫除。蛟龙小队潜艇跳帮和基地决战的架构非常美国大片,就差把“你的任务,如果你选择接受…”打出来了。但画皮难画骨,主创们学到了一些东西,但还没有学到精髓。动作片这样强情节的电影的确有一套自己的类型范式,其中最核心的莫过于“逻辑”“节奏”“场面”等要素平衡得恰到好处,没有任何一个有“自我标出”的可能。再有一些追求的,会在美术和(文戏)的视听语言上下功夫,让电影的表达写进每一场重头戏的DNA。 但是,本片的空间关系仍然一闪而过,地图倒是有,但根本看不清,观众也没时间反应。两方交火仅能看清“谁打谁”,至于“怎么打”这类比1.0稍微进阶点的问题,电影相当于只写了个“解”。如果观众没看懂,他们这次就可以推卸责任,反咬一口观众理解能力跟不上了。对枪战的节奏设计还是都堆到一块去,和原版一样,回答不了也体现不出“小任务失败如何意味着更大的风险”。好的高潮戏设计就像有良好品质的香水,得有“前中后调”的,中间层次分明而衔接紧密。本片的设计就像是把这三段混为一谈,香味过浓反而令人反感。机器狗是挺炸场的,只不过好像把导演的掌控能力也一块炸飞了。 更多的问题其实在年初的评论里就有写,在这里我也不太想过多地重复。这个“特别版”无法对原片刮骨疗毒,称其量只是换个马甲。究其根本,化用一下亚里士多德的“四因说”,也许是主创想要通过复刻主《红海行动》的形式,在七年后实现“主旋律卖座大片”的潜能,却忽略了“红海”和“蛟龙”完全不是一种质料。前者能够成功恰恰在于它足够纯粹,而掉进钱眼里的续作更加贪心,只能发动“故事都到这了,主角的危险们就自己解决一下自己吧”的顺拐逻辑,最后只能迎接四不像的命运。这样看来,一开始注定就是“奶龙行动”的片子,再怎么修改也改不出蛟龙的样子。 年初的时候,主创看来是被网上的军迷们打怕了,所以在“特殊版”开头特意加上了“本片纯属虚构,电影中技术细节存在一定艺术加工”的字幕,试图通过“叠甲”逃避问题。不过很多人都在争论“是否是艺术加工”这一问题,还是模糊了重点。要我说,没有任何艺术可言的东西,就别提什么艺术加工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塑造与重塑